這篇寫好兩、三年了,本來要放到中文維基上,但後來當然是做罷,就放在這兒吧。

國民革命軍第75軍前身為清朝新軍浙江陸軍第21鎮所屬之第81標,為國軍成軍最早的部隊之一,從開國之役至勘亂戰役幾無一不與。歷經多次部隊番號調整後,第75軍於民國78年裁撤。

清朝至北洋政府時期

自袁世凱在小站練兵,並於清光緒33年(西元1907年)編練完成6鎮之後,清廷決定在全國依法編練36鎮新軍。浙江暫編陸軍第21鎮於清宣統2年(西元1910年)編成,轄步隊2協4標。清宣統3年(西元1911年),辛亥革命暴發,第81標標統朱瑞與第82標標統周承菼起義響應,11月5日,第82標攻杭州巡撫署,俘巡撫增韞;第81標由筧橋出發,占領軍裝局後與82標會合,攻杭州將軍衙門,代將軍都統德濟於是夜投降,杭州遂告光復。

浙江軍政府成立後,周承菼任浙軍總司令,朱瑞則率浙江攻寧支隊加入蘇浙滬聯軍。11月22日,浙軍與光復軍任中央攻擊隊,占領孝陵衛,至27日包圍南京城。12日1日,朱瑞組織敢死隊攻克紫金山西之天保城,2日,兩江總督張人駿,江寧將軍鐵良,與統領張勳撤出南京城,餘兵眾投降,南京遂告光復。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朱瑞的攻寧支隊於民國元年3月30日擴編為第5軍,下轄第2師(師長朱志光)與第6師(師長顧乃斌)駐南京。7月率軍回浙任都督,第5軍縮編為陸軍第6師(師長呂公望)。民國5年,呂公望起兵逐走朱瑞,加入討袁軍,將第6師改編為浙江第2師。民國6年11月,第2師第3旅旅長葉煥華加入廣州護法政府,但所部為第1師擊破。民國13年9月3日,江浙戰爭爆發,浙江第2師(師長張載揚)奉命防止閩贛聯軍,但其防線在10日為孫傳芳突破,13日戰事結束。

北伐至對日抗戰前

民國14年,孫傳芳將第2師改番號為第3師(師長周鳳岐),駐防杭州。民國15年,廣州國民政府開始北伐,孫傳芳於9月調第3師至江西九江,參與對國民革命軍的戰事。南昌在11月7日為國民革命軍克復後,第3師即回到浙江,12月中周鳳岐通電響應革命,任國民革命軍第26軍軍長,所部亦擴編為第26軍,並被編入國民革命軍之東路軍。民國16年1月,第26軍奉命進攻據守浙汪湯溪之孫傳芳部,激戰兩晝夜克復之。而後該軍隨東路軍向北進攻,經金華、諸暨向紹興追擊,進佔蕭山,底定浙東,於3月下旬克復松滬。11月24日至12月16日,第26軍於宿遷城郊,將張部之第10軍(軍長杜鳳舉)大部俘獲。民國17年春,國民革命軍分為四個集團軍繼續北伐,第26軍(軍長改由陳焯繼任)隸屬於第一集團軍之第2軍團。該軍於4月初佔領郯城與曲阜後,沿膠濟線北上,於5月1日由第62師(師長趙觀濤)克復濟南。5月8日,第26軍由濟南以西之堆口鎮北渡,協同友軍進擊。5月底該軍擊敗張宗昌直魯軍所屬之褚玉璞、孫殿英兩部,並乘勝佔領滄州,克馬廠,進抵天津近郊楊柳青。張作霖見大勢已去,於6月4日率軍出關,國民革命軍乃於8日會師北京。

張學良於民國17年易幟後,全國達成名義上的統一,北伐戰役亦隨之結束。民國18年1月1日,國軍實施編遣,本軍奉命縮編為第6師,由方策擔任師長,繼由趙觀濤接任。同年秋,中原大戰爆發,第6師被編入國民政府第二路軍預備隊。該師於12月22至民國19年1月4日的確山戰役中,在著草鞋,與未備棉衣,雨衣的情況下,仍在雪地中擊敗唐山智部隊,故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曾親至確山訓勉第6師官兵。唐生智所部之叛亂被敉平後,閻錫山卻從民國19年初聯合反國府勢力,對抗中央政府。第6師屬於第3軍團第2軍,在杞縣附近與西北軍所部作戰。至9月初與友軍攻克鄭州後,結束中原大戰。

民國22年10月,國軍在江西發動第五次圍剿共軍之作戰,第6師(師長周碞)第18旅奉令向江西黎川、洵口進擊。民國23年4月,該師參加第五次圍剿之廣昌作戰,在大羅山之役獲得勝利,之後共軍被迫退出江西山區。民國25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第6師奉調至關中,與張學良之105師(師長劉多荃)對峙於華縣地區,待蔣委員長安返,該師始奉調陝南漢中駐防。

對日抗戰

民國26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發生,對日抗戰爆發。因抗戰需要,第6師奉命由漢中趕赴上海,同時擴編為陸軍第75軍(軍長周碞),歸第十五集團軍(總司令陳誠)指揮,參加松滬會戰,與日軍激戰七晝夜,因傷亡慘重而後撤,本軍退回武漢整補。翌年,第75軍奉命馳赴台兒莊,參與會戰,歸第20軍團指揮(軍團長湯恩伯),下轄第6,第13,第139師,與騎兵第9師。從4月2日苦戰至4月7日,終於在台兒莊擊破日軍第10師團(師團長磯谷廉介),唯第75軍亦傷亡慘重。

台兒莊會戰後,第75軍並未參與徐州會戰,而是返回武漢整補。之後於民國29年至33年間,本軍參加武漢會戰、棗宜戰役、鄂西會戰等役。宜昌會戰後,軍長周碞將軍晉升第二十六集團軍總司令。另本軍軍長柳際明於宜當戰區發明井田阻塞戰法,對確保陪都重慶門戶,貢獻甚钜。

勘亂戰役

抗戰勝利後,國軍復員整編,本軍於民國35年6月1日改編為陸軍整編第75師(師長沈澄年),原轄第6、第16師,同時改編為第6、第16旅。11月中旬,整75師奉令會同整11師進剿為於魯西的劉伯承部,攻下鉅野、鄆城、與濮縣。民國36年本師第16旅(旅長陳志大)被劉部主力圍於亳縣,但最終突圍而出。此役深得參謀總長陳誠將軍之嘉許。民國37年4月,整75師歸區壽年兵團指揮,原欲解開封之圍,但部隊還沒接近開封就被劉部攻陷,而區壽年兵團反在睢縣以北被圍。是役稱為豫東戰役或睢杞戰役,蔣介石總統雖乘專機親臨戰地上空督師,但區壽年兵團所屬之整75師與新21旅在龍王店仍被圍殲,區本人亦被俘。

7月,整75師在浙江金華重整。11月,整75師奉令恢復陸軍第75軍番號。民國38年3月,本軍奉令開調上海,任松滬地區防務。4月中旬,共軍渡江。5月中旬共軍進迫松滬,75軍原守滬西、滬南陣地,後轉調浦東作戰。終以松滬孤立,全局不利,遂奉令由海運撤往舟山。

在台時期

第75軍(軍長吳仲直)至舟山擔任防衛任務後,撥歸該軍指揮之第102師(師長朱式勤)及第16師48團在金塘島、大榭島作戰失利,其中第102師師長交軍法審判,該師番號被撤銷。民國39年5月,全軍撤往台灣,駐防嘉義整訓,轄第16師,第64師,第96師等3個師。民國41年進行整編,將第16師改編為第41師,第96師改編為第46師,第64師解散,其兵力移撥至第41師與第46師。

民國43年6月,國軍實施全國統一整編,第75軍奉命改番號為陸軍第9軍,轄第41,46,與92師,隸屬於第2軍團。同年8月,為配合大陳防衛部之成立,第75軍以第46師移防上、下大陳島。民國44年2月,奉令放棄上、下大陳撤回台灣。同年年11月,奉命實施新指揮權責劃分,軍為戰術單位,僅轄軍部連與直屬單位,其餘部隊則在戰時因需要而配屬。民國65年1月1日,國防部下令變更國軍陸軍番號,本軍改為第6軍,8月16日,又改為第43軍。民國78年5月30日,為貫徹精兵政策,簡化指揮體系,實施陸精六號案,裁撤軍之編組。至此本軍在國軍部隊中不再存在。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中華民國陸軍 第75軍
    全站熱搜

    gmpm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