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是位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不然你肚子一定會餓,當然也一定會想吃東西。不過這次出發前一堆人警告我:在大陸不要亂吃東西,那邊儘多黑心食物!我以前就聽過深圳有賣用人糞尿泡的臭豆腐,這回我老闆則是說,那邊的燒烤羊肉都不是羊肉,是泡過羊尿的貓肉(後來在央視我有看到製作假羊肉的方法,倒不是泡羊尿,因為實務上不可能,況且一隻貓身上也沒幾兩肉;基本上是用鴨肉或其它深色的便宜肉,然後用羊脂塊或帶肥肉的羊皮來改變味道)!

DSCN3152  

習八條的告示~

可是就像一開始講的,你肚子一定會餓,你不可能不吃東西,那怎麼辦呢?只好明顯有問題的少碰,其它就隨緣吧。就這樣,我去大陸那幾天倒也吃了不少有趣的東西,有好吃的,也有(我自己這麼認為的)大地雷。

DSCN3669  

左邊是還沒出發前就被教導要去買的農夫山泉,至於中間那兩個是大陸啤酒,還蠻好喝的。

難吃到爆的揚州炒飯

我是回到台灣之後才發現原來揚州廚行把揚州炒飯給註了冊,還成為聯合國的300道米食食譜之一。這只能說是一場鬧劇罷了,因為根據唐魯孫先生的說法,揚州炒飯是閩籍的揚州知府伊秉綬在惠州知府任內時,跟其家廚麥廚一起研究出來的(伊秉綬任揚州知府的時間只有兩年不到,而且還是在洪災時期)。但無論是唐魯孫先生所說的加上小河蝦與金華火腿末的蛋炒飯,還是把金華火腿末換成叉燒或臘腸的炒法(台灣一般稱為廣州炒飯者),至少得要有個提味的火腿或燒臘吧?偏偏我在上海吃的那個揚州炒飯就什麼都沒有!

DSC_0437  

明明是蛋炒飯卻叫成揚州炒飯。說起來我會拍這張就是因為太難吃了...

這個難吃到不行的揚州炒飯是在虹橋火車站吃的,在「大陸見聞-我到大陸的第一天」裡就說到了。說起來也是我自己的問題,當時是為了免費的Wi-Fi好上網用LINE,卻不想去麥當勞去吃東西,老娘舅跟大娘水餃(大陸的連鎖快餐店)又客滿,於是就到一個類似丹堤這樣的咖啡店,只是他們的簡餐是中式的,而不是像台灣那樣不中不西,又中又西式。這是為什麼我叫揚州炒飯的原因,因為其它的看起來似乎更不怎麼樣。

結果就是加了三合一冷凍蔬菜的蛋炒飯。雖然揚州廚行聲稱蛋炒飯源自隋代楊素所愛吃的碎金飯(碎金者,炒雞蛋是也),後楊素隨隋煬帝遊揚州將之傳至揚州。但這只是時空錯亂的穿鑿附會,因為楊素雖然在扶立隋煬帝這部份立有大功,但隋煬帝遊揚州時楊素早就被逼死幾年啦,歷史上可沒說隋煬帝也愛吃蛋炒飯。不管怎樣,這盤炒飯離揚州廚行所註冊的作法固然甚遠,和最基本的蛋炒飯來比都不合格!別的不提,連味道都沒有!

如果說是為了健康而沒油沒鹽那還算了,但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因為沒鹽卻油膩-吃那飯跟你倒些油來喝的感覺居然有點像。至於附的紫菜蛋花湯則是一味死鹹,實在讓我懷疑這家咖啡店的廚房是不是把該放到炒飯裡的鹽也下到湯裡了。

當然,到咖啡館叫揚州炒飯是我笨,但能把飯炒得那麼難吃,這廚房也實在是夠了。

蘇州中心大酒店

因為開會的地點在蘇州市會議中心,所以中午這一餐大會就安排在同一集團的中心大酒店會議餐廳,至於歡迎宴會則是在宴會廳舉行。由於是以自助餐的方式,所以菜色還真不少,口味來講當然是以蘇式與滬式為主,不過要有什麼風味純正的菜餚是不太容易的。

DSCN3439  

開會時某日午餐的部份菜色,盤中右下者即為筍干紅燒肉,左邊為清炒鱔糊,中央為燉冬瓜(大冬瓜切大塊來燉煮,非冬瓜盅),右上則為麵筋

話雖如此,在午餐與宴會上倒是吃到兩道頗為有趣的菜。其中一個是筍(上海用「笋」這個字,音義同筍)干紅燒肉,這個筍干跟台灣的筍乾是不一樣的東西,台灣的筍乾是經過發酵後的產品,所以帶有酸味;但上海的筍干則是用鹼水泡過壓硬後曬乾所製成的,所以是淡的沒有味道。我家過年時壓桌的一品富貴裡都會放這種筍干,由於本身沒有味道,而且所有乾製後的筍類製品都會吸附油脂,所以只要有高湯,放進筍干之後熬上一陣,則湯裡的精華與油脂都會被吸進筍干裡,那味道只能說要多美就有多美啦。而筍干紅燒肉是道地的上海本幫菜,紅燒肉用的當然是五花三層,油脂豐富,加進筍干紅燒,既提鮮又吸鹹,所以整道菜肥而不膩,又不會有本幫菜中紅燒菜色常見的過鹹與甜膩。

DSCN3440  

盤中左邊橘黃色者為南瓜餅,這算是蘇州點心,南瓜去皮蒸爛後揉進濕糯米粉裡做皮,裡面包豆沙或棗泥,然後用輕油煎熟。可惜這餐廳做的並不怎麼樣。

另一個則是炒菠菜-其實炒菜本身沒有什麼,因為我自認我炒得比他們的好吃多了-有趣的是菠菜本身。我從小就聽家父(昆山出生的上海人)講他在老家吃的菠菜頂多半呎,要整棵炒且連底部略帶紅色的根頭一起吃,因為那邊最香甜。老實說,連家母在內(她雖然也是在大陸出生,但到台灣時才4歲),全家人都不信他講的。很簡單,因為在台灣所吃到的菠菜都是長逾一呎,甚至呎半,而且通常我們都會把那根頭(現在好像也不常見了)給切掉,因為那邊比較澀嘴。沒想到這次在宴會上的炒菠菜正是如家父所言,我把這則故事說給旁邊的大陸同行聽,他笑笑道:「你們那麼大棵的菠菜沒這種嫩吧?」

好吧...家父以前也是這麼說~XD

上海城隍廟的小吃

由於家父託我到上海買些他小時候所吃的零嘴(五香豆),所以就跑了城隍廟一趟。當然城隍廟也是一般觀光客必去的地方啦,就算沒有任務在身應該也會過去逛逛。在出發前就知道裡面有不少店家,但因為時間有限,基本上我只鎖定兩樣,一個是酒釀圓子,另一個是南翔饅頭。

圓子就是湯圓,其實酒釀(我家是以甜酒稱之)在我家也算是常吃,只是我們通常不放湯圓(沒包餡的小湯圓還好,我個人認為放包餡的湯圓實在奪味),而是放寧波年糕,煮滾時打個蛋進去,冬天吃上一碗,真的是通體舒暢。會想要到那邊吃酒釀圓子,一來是家裡推薦,二來是我想嘗一嘗大陸的甜酒滋味如何。因為時間與胃納有限,我只去了上海小吃人家去點了一碗酒釀圓子。服務態度什麼的就先不管了,純粹就味道來講,那碗酒釀圓子並不怎麼樣,湯圓(小湯圓)無甚特別,但酒釀薄而無味,湯的本身卻又是稠的。這種稠法絕不是酒釀本身造成的,不是湯圓被煮爛的緣故就是勾了芡。還是自己回去買罐良月的甜酒釀,自己煮來吃比較愉快。

DSCN3356  

酒釀圓子。雖然加了枸杞,但並不能改變是個地雷的事實。

南翔饅頭(首)是我很早以前就知道的東西,只是我以前一直以為是大一號的包子。因為「饅頭」這個稱呼被認為源自三國時代孔明南征孟獲時所創,是用來代替人頭的祭品。所以既然叫饅頭或饅首,自然要跟小籠或湯包不同。但在找資料時才發現原來南翔饅頭是小籠,而且是湯包,這讓我一度很猶豫要不要跟著排隊(要我上樓當凱子我才不幹)。不過到了當地後還是乖乖地排了隊,因為我是下午三點多才到城隍廟,在上海走了一上午還沒用餐,就算是墊墊肚子也不錯。

DSCN3361  

南翔饅頭店的蟹粉灌湯包(左)與蟹粉小籠,背景烏漆馬黑的就別去計較了,我沒有三頭六臂啊...

可能是週五下午的關係,排隊的人並沒有想像的多,不過有些人並沒有排隊,而是站在旁邊遞錢讓排隊的人幫忙買。我買了一籠蟹粉小籠加一個蟹粉灌湯包,可是因為沒地方能坐,加上一個人又背東西又照相,逼不得已之下只好在店旁不算乾淨的平台旁吃了起來。

DSCN3362  

灌湯包插根吸管已經很怪異了,裡面的蟹粉怎麼看也不像蟹粉更是讓我覺得不值。

蟹粉小籠的賣相並不怎麼樣,而且還有破的(應該是店員夾的時候弄破的)。至於口味嘛,其實還可以,肉餡跟湯也不算太甜,可惜我實在沒手再去拿醋,不然滋味應該會更好一些。就是一籠16個吃起來有點多,兩人吃一籠應該很剛好。至於蟹粉灌湯包就實在搞笑了,灌湯包或唐魯孫先生所提過的灌湯餃都是只有包滷汁的麵食,這個蟹粉灌湯包確實是一兜湯,但拿根吸管來喝實在是噱頭(好像在大陸的這種灌湯包都是這樣吃法),而且其滷湯比起蟹粉小籠來說可真是天差地遠了。異香異氣勉強喝完後把皮撥開,裡面倒是有不少橘紅色的「蟹粉」,至於是真是假那只有天曉得了。

老正興

老正興是我在大陸那幾天唯一正式入座的餐廳,主要是想要一嘗本幫菜的滋味。說到上海菜,在台灣倒也不難找,但其實都只所謂的江浙菜,也就是杭州菜色,真的上海本幫菜就是汁稠味厚,「清淡」可不是本幫菜的做法。至於號稱本幫菜的餐廳十之八九也是淮揚+江浙的拼盤,只有以前的隆記菜飯還算有本幫菜的樣子。但其口味可不是大家都能接受的,加上破破落落的裝璜與服務,更讓很多吃裝璜服務的人對真正的本幫菜不屑一顧。

DSCN3377  

草頭圈子,這道菜獲得一勝~

但我一直對本幫菜情有獨鐘,不光是祖籍是上海的關係,而是這種紅悶醬燒的菜餚很合我的脾胃。不過因為知道自己能吃的量不多,到老正興時我也不敢點太多,還是下回把家人帶去一起吃吧。我只點了兩個菜,一個是草頭圈子,也就是唐魯孫先生在其《吃在上海》一文中所寫的「生煸草頭墊底蒜蓉紅悶豬大腸」。圈子是豬大腸中最肥厚的部份(詳細的解剖學名稱我就不說了~XD),用蒜蓉重油紅悶後,確實是臟氣全無且絲毫不費牙口;至於草頭是苜宿,在台灣只有人拿苜宿芽來當生菜吃,長大的苜宿枝葉是給兔子吃的飼料,應該沒人想過這也是一個不錯的蔬菜,我只有在十幾年前吃過一次。老正興的這道菜確實不錯,色香味俱全,相當下飯。

DSCN3374  

清炒鱔糊,這可以算一和~

另一道菜則是清炒鱔糊。老正興的清炒鱔糊是只加葱花的傳統做法,跟我家還會加薑絲與香菜的做法不同。雖說也頗為下飯,但少了熱油爆香薑絲、葱花、與香菜的味道,總覺得不太夠味。主食類我叫了菜飯,這個就很讓我失望了。傳統的菜飯是以雞毛菜或青江菜細切用豬油炒後放進生米裡一起蒸熟,在台灣大概只剩下隆記還這做,而且還被嫌到不行。其它地方的菜飯簡單講都是炒飯,而老正興的菜飯應該就是炒飯!飯裡面有青江菜、芥蘭菜、紅蘿蔔丁、與豌豆(我想後兩者應該是冷凍蔬菜),飯跟菜拌炒後裝進鐵鍋裡上菜,還真有石鍋拌飯的架式...

DSCN3376  

很有韓流風的現代菜飯,一點也不傳統算是大敗!

我有叫一個湯,原因是服務員說湯碗不大,哪知端上來是一大鍋...好吧,本幫菜裡最有名的湯就是醃篤鮮,可是我一來我在菜單裡沒有看到(還是我眼拙了?),二來我想喝點別的,於是我要了一個黃豆豬手湯。豬手者,豬腳是也,我想這也是一道要不忌濃肥的人才敢叫的湯品。黃豆很軟綿,豬腳燉得稀爛,但湯卻薄而無味,顯然是分開燉煮的結果。

DSCN3378  

黃豆豬手湯-雖然黃豆跟豬腳燉得都很爛,但湯本身既不鮮腴,味又淡薄,也算是敗。

加了一瓶青島啤酒與一壺熱茶,這一餐花了我239 rmb,結果一勝兩敗一和...

實在難吃的啞巴生煎

我先聲明,用舌尖所嘗出的味道很是主觀!

我在去大陸之前有先去查一下蘇州有什麼大家很推薦的吃食,結果很多人都說蘇州的啞巴生煎非常好吃,比上海的生煎包更為出色。由於在上海不太有時間去買生煎包來吃,那號稱比上海生煎包更好吃的啞巴生煎就成為我的目標之一。

雖然有人煞有介事一般的說明上海生煎包與台灣水煎包的不同,什麼兩面煎一面煎,煎摺口不煎摺口云云,老實說那都只是枝節末微而已,兩者做法上並沒什麼不同,通通脫胎自鍋貼的作法(日本的餃子也是仿自鍋貼,但台灣一堆人居然認為那是日本的傳統食物,也真是夠了),只是化餃為包而已,而且這應該是開放以後才有的東西,因為我爸就沒聽過什麼生煎包。但說到餡子,兩地就不太一樣了。

我小時候所吃的水煎包只有一種餡,就是以高麗菜為主,裡面伴了肉末、粉絲(添充料)、小蝦米等。搬到台北後有長一段時間沒有吃過水煎包,一直到唸博士班去逛饒河夜市時才又吃到,不過此時的高麗菜餡就變成只有高麗菜,頂多只有一點胡蘿蔔絲跟粉絲,然後又多了肉餡的以及韭菜餡的水煎包。幾年前上海生煎包在台灣到處出現,但我怎麼吃都不覺得跟水煎包有什麼不同,所以這次我確實很期待去吃啞巴生煎,我想實地比較一下。

我是在星期六傍晚去的,那天蘇州從下午開始下雨,所以等我從網師園與楓橋風景區回來再走到啞巴生煎時,差不多已經是「饑寒交迫」的情況(好啦,我承認有些誇張,但有點低血糖是真的)。由於我是一個人前往,裡面又已經客滿(而且店裡的用餐環境可真是典型的夜市等級),所以我就用外帶的方式買了8個(規定至少8個)。由於有前一天在上海城隍廟吃南翔饅頭的經驗,所以我在門口就不顧形象地先吃兩個...

好吧,先說好的部份。啞巴生煎的個頭不大,嘴巴大一點的一口一個都行。裡面是肉餡還帶湯,底嘛也煎得挺香脆。那接下來是糟的部份:有人說啞巴生煎的餡子偏鹹,那我真不知道再淡下去還能有鹹味嗎?我一點也不覺得鹹,反而是甜膩到讓我受不了-第一個勉強吞得下去,第二個就生厭了!上一個有這樣讓我討厭的感覺是台南的鱔魚炒麵!其實我還蠻能吃含糖的菜餚,但啞巴生煎跟鱔魚炒麵的甜法我卻無法接受。我不知道為什麼會如此,當然也有可能是我的嘴巴真的跟別人不太一樣。

我後來在玄廟觀那邊吃美食節的東西時又勉強吞了兩個(因為不想浪費),那個底還是脆的,顯示煎的技巧相當不錯,但熱的就已經受不了的餡子,到微涼之後更難以下嚥,我到最後只好把剩下的4個往垃圾桶送了。或許在店裡吃味道可能好些,因為有醋或醬油(好像沒有薑絲,我想有這個會好些),或許可以調整味道。

總結一句就是:期待越高,失望越大。以後真的要吃湯包類的東西還是在台灣吃吧,雖然我對吃鼎泰豐的品牌實在沒有興趣,但在台北市要吃到比較價廉口味又不遜色的小籠湯包並不是困難的一件事。

蘇州點心

由於蘇州的住處靠近觀前街,加上也到幾個園林參觀過,所以也吃了幾種點心。基本上都算是可口美味,但有些店家的服務就沒那麼讓人愉快了。

DSCN3874  

我超想買但無從下手的陸稿薦,我想要他們的醬汁肉跟幾樣其它的熟食,問題是每一單位就要500克(一市斤),哪吃得完啊...

第一天我在步行街靠近觀前街的地方看到幾家小鋪,有一家是在賣蘿蔔絲餅跟油渣餅(不然就是肉渣餅,很抱歉第一晚相機沒電又忘了用手機拍,之後也忘了補拍,所以變成沒圖沒真象)。蘿蔔絲餅的內餡是用乾蘿蔔絲,餅是用烤的但是油酥頗油,胡椒頗多所以還真有點辣度-簡單講就是很一般的餅。但那個油渣餅倒是挺有趣的,論樣子很像薄脆的Pizza,面上刷了一層肉末或油渣,吃起來倒是脆又香辣。雖然是餅,但配個啤酒卻很搭,是一個不錯的消夜。

DSCN3880  

海棠餅是在黃天源買的,雖然好幾個地方也都有在賣。

我本來想買黃天源的海棠糕與酒釀餅各一個,但那些正在門口抽菸聊天的白案子們嚷嚷道:「酒釀餅一次五個!」當下我就只買海棠糕一個啦。其實五個酒釀餅並不貴,我只是不太爽那些白案子們的語氣。那海棠糕是說做的樣子像海棠花,裡面包的是豆沙脂油丁(在台灣你想吃這種豆沙還真的吃不到),面上刷了一層烤得金黃的糖漿。吃起來有點像台灣賣的紅豆餅,只是外皮非酥脆而是軟棉罷了。

DSCN3628  

桂花糕。賣的人說紫色的是高粱做的...well,我吃不出來。

在逛楓橋風景區的時候因為肚子餓,所以在寒山寺附近的攤子上買了兩塊桂花糕。看起來與吃起來就像鬆糕,不過是加了桂花所以叫桂花糕。我家還在中壢沒搬到台北以前,每年過年前都會到南門市場買塊鬆糕回來。當時的鬆糕粉粗又難以蒸透,一吃一掉粉,實在是食不下嚥。等到兩岸開放後,南門市場的鬆糕才漸漸有個樣子,我也從討厭變為喜愛。我買的這兩塊桂花糕頗為香甜好吃,而且居然不下南門市場所售者,可見台灣的店家還是有進步的空間。

DSCN3879  

我在采芝齋買了一些糖,但當我講要椒鹽桃片時居然沒人聽得懂我在講什麼!不知道像采芝齋跟黃天源這種所謂的百年老店是不是還是國營的,因為裡面的店員個個晚娘臉孔~XD 方糕也是在這裡買的,買的時候還可以聽到樓上茶館所傳出的蘇州彈詞,只是我對這個就不怎麼有興趣啦~

由於我辦了漢庭酒店的會員卡,所以可以延到下午一點才退房,因此也讓我有了在旅館房間享用午餐的機會。我買了稻香村的方糕當甜點,一個是豆沙餡,另一個是百果餡。這方糕也是鬆糕類的糕點,不曉得跟唐魯孫先生所提過的「方譜」是不是一樣的東西。糕本身甜糯好吃就不用說了,其豆沙餡裡面也是包脂油丁,相當腴潤可口。小時候常聽家父講這種豆沙餡,在唐魯孫的書裡也屢屢可見,真的吃到嘴之後才知道確實不錯。至於百果餡,在台灣差不多已經見不到了,每年中秋我只能在某醫學中心的福利社買到還算傳統的伍仁月餅(用冬瓜糖來代替脂油丁),標準的伍仁或百果餡是各種乾果加上青紅絲拌進冰糖與脂油丁,可是油糖太高,在台灣完全不受歡迎。這個百果方糕也算甜潤,但香料似乎下得有點重,所以減色不少。

DSCN3889  

方糕。左邊是豆沙的口味,這應該是我到大陸五天中所吃過最棒的一個點心。

蘇州美食節的小吃

我在蘇州其間恰好碰到他們的「第五屆蘇州小吃美食文化節」,因為在玄妙觀旁,所以也跟著進去湊湊熱鬧。雖然標題是蘇州小吃美食文化節,但裡面則是來自各地的小吃,雖然臭豆腐跟烤羊肉串不碰(不過當地人倒是吃得不亦樂乎),但還是吃到了一些有趣的東西。

DSCN3882  

不管到哪裡,我都很喜歡逛這樣的市集~

DSC_0442  

水爆肚。其實真正的水爆肚應該是沒有湯的,而是把芝麻醬、香菜、辣油等拌在羊肚上。不過這樣吃也沒什麼不好就是了,就是鹹了點。

我知道水爆肚這個小吃當然是從唐魯孫先生的書裡面,所謂水爆就是用沸水氽燙食材,而水爆肚是氽羊肚。傳統作法是生羊肚切絲下水一汆,要燙得脆而爽才行。這裡賣水爆肚的要嘛是沒那份手藝,要嘛是時間有限沒辦法這麼做,反正是大鍋裡的高湯裡翻滾著各種羊肚,已經煮好的羊肚(應該是已經屬於書中說的「老得嚼不爛」的程度~XD)切絲放在一旁,客人點了之後像煮麵一樣把羊肚絲下到高湯裡燙熱,然後放進小碗裡,加上香菜、芝麻醬、高湯,愛吃辣的可以加些辣油。一小碗20 rmb可真不便宜,但我兩天吃了三碗-雖然羊肚不爽不脆,但味道真的很不錯。

DSCN3666  

裡面其實很多號稱來自台灣的美食,有蚵仔煎自不待言,什麼士林夜市臭豆腐,深坑泡菜臭豆腐,大腸包小腸,炸雞排等等還真不少,可惜沒有鹽稣雞~XD

DSC_0444  

裹了糯米飯的豆皮,如果是包炒過的香菇、胡蘿蔔、筍絲、金針菇的話應該會更棒。

說到豆皮,我想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大概會是日本稻荷壽司裡的豆腐皮。不過這邊的豆皮是湖北特產,把綠豆粉加水和稀後,在鍋裡攤成一大張,用來包裹菜餚。第一次看到豆皮這個東西是在金庸的《笑傲江湖》,裡面說到令狐沖從衡山下趕赴少林寺搭救盈盈時,道經湖北吃到了名產豆皮。我本來以為這美食節裡的豆皮也是裹些素菜,如無錫船菜裡的素鵝一般,沒想到買回三塊回去一咬,才知道包的是配上瘦肉丁、豆乾丁、與胡蘿蔔丁的糯米飯。我想加點台灣的甜辣醬後味道應該會不錯,但白嘴吃實在有點淡。而且糯米飯塞胃,這三個一下肚我就吃不太下別的東西啦。

DSCN3667  

叫花雞...這隻應該是雞吧?

所謂的叫花雞是用濕泥裹住已膛好但沒有拔毛的雞,然後放到炭火或柴火中半烤半煨的一道菜,在客家莊或歐洲的鹽焗雞或鹽烤魚也是類似的作法。我想有看過金庸《射雕英雄傳》的人大概對靖、蓉初會洪七公的場景都有印象,因為就是黃蓉的叫花雞讓洪七公傳了一招「亢龍有悔」給郭靖(雖說叫花雞源自明末清初,而《射雕英雄傳》的背景是南宋末,小說家言就別深究了)。我在那美食文化節所買的叫花雞就叫「洪七公叫花雞」,我想應該不是裹土烤的啦,雖說他們在招攬客人時是有幾個用土裹著的雞在攤子上,但你去買的時候都是紙包好的。每一隻的個頭都不大,說老實說我也不知道到底是雞還是什麼飛禽(看頭上的冠,我買的那隻應該是雞吧...)。吃起來應該沒有像黃蓉做得那麼好(怪不得不敢叫「黃蓉叫花雞」~XD),倒沒想像中糟,用手撕著吃,配一罐啤酒,也頗有野趣。

DSCN3890  

我以為是北京的酪,哪知是優格...

北京奶酪跟西式的奶酪有很大的不同。一般在台灣所吃的奶酪原名Panna cotta,是用鮮奶油、牛奶、糖、香料(通常是香草,也可以加可可粉)、與明膠製成。至於北京奶酪是滿州人帶進關的甜點,用牛奶、酒釀、和適量的糖混合後,先烤後冰鎮而製成。當初我看到這個「周猩猩の奶酪」時我還以為是北京奶酪,哪知道原來是酸奶或優格。是不難吃,尤其不很甜,應該很健康,可是跟我當初要買它的理由就不合了...

DSCN3886  

天津狗不理包子。可是包子上的摺子沒有18個,應該不是正統的吧。

狗不理包子是中國北方有名的包子,狗不理的由來照維基的說法(說不定是公司派人寫的)是「狗子賣包子,不理人」(創始人高貴友的乳名為狗子),但唐魯孫先生的作品中是說:「狗是無所不吃的,可是就怕吃燙的東西...狗不理賣的都是新出屜的包子,油大滷水多,熱而且燙,擲在街上,狗都不理,無非是給包子做宣傳的形容詞而已。」我想孰是孰非就免去深究了。我買的這個應該不是正統的天津狗不理包子,因為包子上沒有18個摺子...包子本身普通到不行,既沒滷汁肉末也很一般,但至少調味比啞巴生煎能讓我接受-當個午餐還不錯啦。

真如羊肉的羊雜湯

我本來打算在上海的那天把真如羊肉館當成晚餐用餐的地方,但行程根本配合不上計劃,因此就在回台灣前硬擠出時間過去。

在老共推簡體字之前,「真如」應做「真茹」,不過現在大概也沒人會這麼寫了,就用這個「如」字吧。根據網路上的說法,這個真如羊肉館並不是那個據說傳承了200年的真如羊肉,雖然開店的位置是一樣的。不過反正我也沒吃過以前的羊肉是什麼,既然這家店還開得下去,我就抱著嘗試一下的心情過去了。

真如羊肉館是在北石路普陀寺的旁邊,最近的地鐵站是地鐵11號線的真如站。但出站時轉錯方向,變成從銅川路那邊過去,卻意外的造訪了他們的水產市場-從曹陽路到藍溪路之間約500公尺的銅川路兩邊是上海最大的水產市場(銅川路水產市場),所以沿路是鱗次櫛比的水產店,斗大的「大閘蟹」、「野生鮰魚」(很可惜這次沒有機會一嘗)等水產廣告隨處可見,另外還有成堆大桶裡面的活魚活蟹活蝦,很是壯觀。

不過等我繞到北石路與寺前街交接口的時候,明明看到了真如羊肉館的招牌,但招牌底下卻是...牛肉麵館?而且還是沒有門面的?由於大陸的google地圖並沒有街景,所以我只能知道位置沒有找錯,但就是沒有羊肉館!街對面有一家也是賣羊肉的,但走過去只看到大門深鎖,原來已然歇業。當時我在想,是不是已經關門不做了?由於我走了近1公里才走到這,實在不想空手而回,只好去那家麵館吃了一碗牛雜麵(沒什麼牛雜,絕大部份是切成小條的腱子肉)。

老實說並沒有太難吃,雖然名不符實。匆匆把麵跟大部份的料吃掉,付帳出門之後,我才突然想道:「真如羊肉館會不會是在寺前街裡面啊?」

DSCN3897  

30年未嘗此味的羊雜湯...下回去北京吃吃看吧~

...果然,一轉頭我就看到了真如羊肉館。不過由於當時已經超過17點,而我必需要在18:50以前到機場,加上上海的地鐵運行速度爆慢,我又塞了一碗麵在肚子裡,所以我只好單點了一碗羊雜湯,本來想要的白切羊肉就沒有機會點用了(因為有一堆大陸觀光客擠在切羊肉的窗口)。

一進去羊肉館就有一股羊味撲鼻而來。店裡的燈光昏暗,嚴格說起來我並不喜歡,但擺設的木桌木椅倒是刷洗得很乾淨,而且負責麵點與湯品點菜窗口的姑娘是我這幾天看過服務態度最好的了。羊雜湯端了上來,湯是淡淡的乳白色,喝起來並沒有以前中華商場清真館的濃腴,但比起台中清真館的羊雜湯可說好上萬倍!料雖不算太多,但心肝腸肺等樣樣都有,當我吃到羊肝時不由得舒了一口大氣:「天哪,我已經快30年不嘗此味了啊!」

我這一碗喝得很快,因為如果再感動下去我就要趕不上飛機啦-就算如此我到機場時也已經超過18:40了。不過直到我上了飛機,我還在回味這一碗雖然說不上香濃,但至少意思到了的羊雜湯。

對於這次大陸行來說,還真是一個不錯的句點呢!

arrow
arrow

    gmpm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