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工作地方的側門出現了一位賣沙其瑪的婦人,沙其瑪的包裝跟一般在便利商店或超商那看到的差不多,所以應該是從糖果商那裡批過來賣的。她大約在中午以前就來賣,因為很多人都會從那個側門出去買午餐,比較可以吸引人潮。有一天聽到一群人的對話:

女A:沙其瑪耶。

女B:不知道這是哪裡的點心耶。

女C:對呀,好奇怪的名字喔。

男D:對啊,這個是印尼,泰國,還是它旁邊那個什麼國家(他到底想講馬來西亞還是緬甸?)的點心嘛,我在網路上好像看過!

女A、B、C:喔喔~~~

我還真是三條槓....

這些人都是大學,搞不好都是碩士以上。並不是說這樣就要博古通今,但也用不著如此信口開河吧。

沙其瑪,或是唐魯孫講的薩其馬,都是從滿州話翻過來的點心名字,後來變成北平的著名甜點。

我對市售的沙其瑪興趣一向不大,不管它是所謂黑糖(其實有用焦糖就不錯了),海苔,還是什麼奇奇怪怪的口味都一樣。倒不是因為口味,而是口感。現在的沙其瑪都是廣式的,個大、軟綿、甜膩。或許很多人認為,沙其瑪不就這口感嗎?說真的,不是。

我還小的時候,我媽做過一次沙其瑪。白糖、油與麵粉和好,揉成小條,切好油炸。炸好撈起來,沾上溶了白糖的稀麥芽糖,涼了之後切塊來吃。酥脆不硬,甜而不膩。不像現在市售的沙其瑪,一咬下去好像滿嘴油或糖漿;或著像一些什麼地瓜酥,脆是脆,但麥芽糖硬得像什麼一樣,啃起來頗有樂不敵苦之感。不過這玩意兒做起來實在麻煩,所以我媽也只做過那101次而已。事實上當時在市面上偶爾也可以找到“不那麼廣式”的廣式沙其瑪,不過不知是曲高和寡還是手藝人難找,中學以後就再也沒見過了。

當時我還沒看過唐魯孫先生的中國吃這本書,一直到高中時,我才知道原來我媽做的還是正統的沙其瑪。口味會變我知道,只是現在聽到這個甜點被亂講成東南亞的點心,心裡還是覺得很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mpm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