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真是假,根據今日(2014/09/23)的新聞,海軍計畫要以20年為期,建造4艘萬噸級驅逐艦,10到15艘3,000噸級雙船體巡防艦,兩棲船塢運輸艦(這是預備用來取代老舊的LST,但不可能1:1的替換,所以目前預備建造的數目不明),以及4至8艘1,200至3,000噸的柴油潛艦。至於其它巡邏艦沒有詳細說明,但以現階段500噸級的沱江級的建造計劃來看,除非有1,000到2,000噸級的大型巡邏艦,不然不太會包含在計畫裡。

CNS PAG-618  
帶有驗證意味的沱江級巡邏艦(ROCS PGG-618)(註)。中華民國海軍很少重複使用艦名,但這艘沱江艦是第三代了

CNS PC-104  
92海戰結束後的第一代沱江艦(ROCS PC-104),背景為同樣也有接戰的柳江艦(ROCS PC-123)。92海戰發生在民國47年9月2日,即823砲戰之間,當時該艦護航美堅號(ROCS LSM-249)至金門運補,被數艘共軍魚雷快艇圍攻。根據沱江艦的戰報為擊沉敵艦2艘,擊傷4艘,但艦體受到重創(差一點在拖帶中沉沒),全艦80名官兵也死傷逾半,戰後由蔣總統頒發虎旗褒獎

說起來這是中華民國海軍第四次(含北洋政府時期)的大型造艦計畫了,所以在評論這個計畫之前我們先看一下歷史吧,其實蠻有趣的,若瞭解當時中華民國的處境的話,看到那些計畫,真的會以為走進了架空歷史小說裡。

CNS 海圻艦  
宣統3年時訪問紐約的海圻艦。海圻與海天兩艦是甲午戰後中國海軍最大的作戰艦,事實上海圻艦一直到民國26年自沉江陰要塞為止,都是中國海軍噸位最大的軍艦(海天艦在光緒30年坐礁報廢)

第一次是在民國2年提出為期9年的《海軍第一次置艦計畫》,計畫裡分為兩個部份,一個是巡弋防禦艦隊,將建造8艘裝備13.5吋主砲,26,000噸級的戰鬥巡洋艦,10艘一等巡洋艦(英國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分類,即放大型的加護巡洋艦,排水量在10,000噸以上,主砲口徑為6吋至9.2吋不等,戰後被重巡洋艦所取代),12艘二等穹甲巡洋艦(即加護型巡洋艦,主砲口徑多為6吋),18艘三等穹甲巡洋艦(還是加護型巡洋艦,但更小,主砲口徑以4吋為主),6艘偵察巡洋艦(裝甲比三等穹甲巡洋艦更薄,但速度較快,主砲口徑也是以4吋為主)。另一個是守衛防禦艦隊,主力是900到1,000噸級大型魚雷獵艦(即驅逐艦)22艘,400噸級小型驅逐艦50艘,潛水艇40艘等,加上其它輔助船艦,到民國10年時海軍的總噸位(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海軍都是以總噸位當成實力的標準)將會超過100萬噸,總經費超過1億英鎊(在當時的世界貨幣是英鎊,故計畫裡即以此為單位)。

HMS Lion  
1913年時的英國海軍獅號戰鬥巡洋艦(HMS Lion)。《海軍第一次置艦計畫》中的主力,也就是那8艘戰鬥巡洋艦的規格應該就是英國海軍著名的獅級戰鬥巡洋艦,因為一模一樣~XD

要知道在1940年時,排名世界第三的日本帝國海軍的總噸位「才」109萬噸。而且在民國2年,當時北洋政府的財政收入約2,000萬銀圓,折合英鎊只有201萬,事實上當時北洋政府財政困窘到預備出售北洋海軍的4艘海字級巡洋艦的地步,所以這份一年要花到1,100萬英鎊以上的造艦計劃,在還沒開始時就結束了。

HMS Hermis  
1907年時的英國二等巡洋艦競技神號(HMS Hermes)。標準排水量5,650噸,裝備11門6吋砲

由於實在太過荒堂,所以當海軍部正式提出計畫時已是大幅縮水過的了,但還是有8艘28,000噸級戰鬥巡洋艦;8艘3,500噸級偵察巡洋艦、40艘750噸級魚雷艦、40艘170到740噸不等的潛艇,總噸位約30萬噸,8年的總預算則約3,200萬英鎊。計畫雖然比之前的要合理不少,但每年的預算還是比政府的總收入高出一倍,所以此計劃最終沒有實施。

HMS Scourge  
1910年時的英國驅逐艦蹂躪號(HMS Scourge)。1910年服役的蹂躪號是很典型的WWI時期驅逐艦,排水量約900噸

值得注意的是北洋政府雖然沒有能力在海軍上有所建樹,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各勝利國在瓜分德國海軍的降艦時,北洋政府的確訓令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團全力向英國爭取被英國取得的德國潛艦。這無疑是受到當時海軍派到英國海軍參戰的陳紹寬的影響(陳紹寬在統一後的國民政府任海軍部長,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曾隨潛艇出海作戰至少三次),只可惜最後在各國,尤其是日本的反對下而功敗垂成。

SM UC-93  
德國近岸潛艇UC-93。UC-93屬於UC III型近岸潛艇,1918年8月服役,沒有任何作戰紀錄,戰後被義大利取得。此級標準排水量為491噸,服役時間短,應該是當時中國海軍想要爭取的艦種

物換星移,到民國18年時中華民國政府已改為國民政府,所以當國民政府時代第一艘完工的淺水砲艇,咸寧號的服役典禮上,時任國民政府主席的老蔣遂發出豪語,要在10年內建成海軍60萬噸!這也是著名的60萬噸造艦計畫。

事實上那只是空話,不是計畫。但受到此一激勵,海軍部(部長楊樹莊)於民國19年提出一份回應此空話的計畫,裡面有包括航空母艦、裝甲巡洋艦(應該屬於重巡洋艦)、巡洋艦(應屬於輕巡洋艦)、驅逐艦、潛艇、及其它輔助艦艇共165艘,總噸數約12到15萬噸。

HMS Argus  
1918年時的英國航空母艦百眼巨人號(HMS Argus,I49)。這應該是當時中國海軍所理解的航艦,只是連日本人都需要英國間諜團才建造出鳳祥號航艦,連個海軍航空隊都沒有的中國海軍哪做得出航空母艦?

問題是當時有能力造艦的造船廠只有江南造船廠,而且還沒建造過任何一艘新式船艦。況且當時中國名義上統一,實則中央政府政令僅能通行蘇、皖、浙、贛四省,其它地方還是由軍閥盤據。另一方面,財政困窘這個大問題就先不講了,想要請別的國家來幫你,也要人家願意或辦得到。像當時中國海軍曾想引進美國勢力(一直到抗戰勝利為止,中華民國海軍都是以閩系為主,而閩系是英國人建立起來的),美國海軍也有意願,結果照樣被還是日不落國的英國打槍,更別提日本人早有併吞中國之意,豈容它國協助中國發展海軍?

CNS 寧海  
民國23年時的寧海號。寧海艦是日本海軍艦政部技術指導,播磨造船所設計建造完成,所以具有濃濃的日式風格(不論優缺點)。雖然在中國海軍是第一線軍艦,但設計之始只是訓練巡洋艦,所以不論在航速、武裝、與動力都遠遠不如當時列強的一線巡洋艦

CNS 寧海號2   
寧海號在1932年,以及平海號在與1944年的側線圖。寧海號在江陰保衛戰中被日機擊沉,浮揚後原做為日本海防艦兼海軍兵學校的練習艦御藏號。但到1944年時被改為二等巡洋艦,改名五百島號,後在八丈島附近被美國海軍潛艦鰣魚號(USS SS-235)擊沉。平海號也在江陰保衛戰中被日機擊沉,浮揚後原做為佐世保海兵團的居住艦見島號。但由於一線戰艦短缺而在1944年改造為二等巡洋艦,更名為八十島號。由側線圖可看出日軍為八十島島號加裝了大量的防空火力,主砲也換成兩門120 mm高平兩用砲(圖中的Yasoshima即八十島的日語發音)。雖然防空火力大幅增加,但八十島號仍在1944年底在菲律賓海域被美國海軍艦載機擊沉。

所以到民國23年,海軍部(部長陳紹寬)提出了一份更精簡的五年造艦計畫(總噸位應該不超過4.5萬噸),裡面包含了1艘嚮導艦(即平海號巡洋艦)、16艘驅逐艦、21艘潛艇、4艘佈雷艦、8艘掃雷艦、外加組建海軍航空隊(計畫為三個大隊共150架)。這個計畫最重要的部份即為海軍航空隊的建立,但有趣的是前一個計畫裡有航空母艦卻沒有搭載的航空部隊....

CNS 平海2  
平海號在民國25年時的公試照。平海艦沒有航空設備,所以後桅部的外型與寧海號有明顯的差異

但是這個計畫只完成了1艘嚮導艦,即平海號巡洋艦。平海號是由日本提供寧海號的圖紙,由江南造船廠建造,安放龍骨的時間只晚了寧海號4個月,但晚了將近4年才服役。寧海號是由當時沒有造過軍艦的日本播磨造船廠所建造,設計上也僅僅只是一艘訓練巡洋艦,不管在火砲、裝甲、動力等各方面完全無法跟列強的輕巡洋艦相比。但播磨造船廠只花了一年半就讓寧海號服役,國造的平海號則整整建了5年!

CNS 平海

已經改名為八十島號的平海號在沉沒時的遺影

另外有進展的則是潛艇的部份,海軍部於民國26年向德國訂購了5艘潛艇,包含1艘800噸級VII型,及4艘400噸級IIB型,並協調德國海軍撥出1艘現役IIB型潛艇供中華民國海軍使用。但由於七七事變爆發,德國轉向與日本結盟,中華民國的水下兵力還是無法建立起來。

SM U-1023  
1945年時的VIIC型潛艦U-1023。本型艦是德國海軍的潛艦部隊主力,與德國陸軍的IV號坦克一樣,從開戰一路奮戰至最後一刻。此照片攝於英國樸資茅斯港,所以是德國降艦之一

SM U-11  
IIB型潛艇U-11(攝影時間不詳)。德國II型潛艇屬於近岸潛艇,大多在戰爭中被英國海軍擊沉。但本艇服役期間均做為訓練艇,因此存活至德國投降

不管這兩個國民政府時期的造艦計畫如何,實情就是.七七事變爆發後,面對總噸位超過100萬噸的日本帝國海軍,中華民國海軍的總噸位只有4萬噸不到,其中80%以上是淺水砲艇或艦齡超過30年的老船,也就是說,別講60萬噸,國民政府連6萬噸都沒辦法造出來(含廢艦改造在內,海軍實際只建了18艘艦艇,共約1萬噸)。在此無意批評當時的海軍人員,在政府財政不佳(當時軍政部的精力還是放在陸軍與空軍上),工業水準低落,沒有有力的外國勢力奧援等等先天不利的環境下,繳出這種成績也是無可奈何的吧。

CNS 自強  
民國20年時由廢艦建威號改造而成的自強號巡洋艦。雖說是巡洋艦,但頂多只是砲艦等級,而且動力系統還是上一個世紀的老古董。本艦隸屬於第二艦隊,抗戰爆發後自沉於江陰要塞

CNS 建威  
宣統3年(1911年)時駐防武漢三鎮的建威號驅逐艦。建威號是福州船政局所造,光緒32年(1906年)服役

第三次的造艦計畫是在抗戰勝利之後,民國35年由海軍總司令部(總司令陳紹寬)所提出的。這個計畫要25年,分5期來完成。詳細艦種就不講了,這隻大艦隊最終將擁有航空母艦(含水上機母艦)14艘,戰鬥艦20艘,重巡洋艦30艘,輕巡洋艦70艘,驅逐艦100艘,砲艦72艘,潛艦120艘,潛水母艦4艘,以及其它輔助與勤務艦304艘,總噸位來到將近190萬噸!比日本帝國海軍在1941年發動太平洋戰爭時的120萬噸還高,如能完成,將會成為世界排名第二的海軍。

CNS重慶號  
民國37年時抵達南京下關的重慶號輕巡洋艦。重慶號原為英國海軍北極光號(HMS Aurora),排水量5,220噸,裝備6門(分裝在3座雙連裝砲塔裡)6吋主砲與4門單管4吋副砲。本艦在二次大戰爆發時屬於本土艦隊,但到1942後主要在地中海地區作戰。本艦抵華時是中國海軍最大的水面作戰艦,但在民國38年即叛逃至共軍,隨後被空軍B-24轟炸機擊沉,中國海軍(包括海峽兩岸)從此再無巡洋艦這一級,重慶號也成為中國海軍最後的巡洋艦

先不管抗戰與戡亂戰役所造成的財政崩潰,不管還是只有一個殘破的江南造船廠有能力造艦,也不管國民政府在戡亂戰役的潰敗,如果真有方法能開始計畫,能完成嗎?

CNS 太平艦  
民國38年時的太平艦(ROCS DE-22)。早年中國海軍如英國海軍一樣,只有艦名沒有舷號,後來人員、裝備改為美式系統後,也就引入美軍海軍的編號。美國海軍知道中國海軍在人員訓練上還存在著極大的弱點,所以一開始也不敢給太大的船。太康與太平兩艦是最早的美援八艦中最大的兩艘,屬於Evarts級,標準排水量1,140噸,3吋主砲3門

很遺憾的,那是不可能的一件事。

假設前兩期的船都向美國購買舊艦好了,中國海軍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員水準不足。海軍是專業兵科,非常講究技術。當時中國海軍在八年抗戰期間幾無船可用,就算有也只是吃水很淺的內河砲艇,對於現代化的海軍戰術一無所知。雖然中、後期開始派員到美國受訓、接艦,但事實上美軍開始在青島移交船艦給中國海軍時,還是發生從艦長到艙面水手都是第一次登艦的情況。

CNS 永嘉  
永嘉艦(攝影時間不明,但應該是民國39年之後)(ROCS PF-47)。永嘉艦是美國第二批軍援的Admirable級掃雷艦,其最著名事績即為率艦衝過叛變的江陰要塞。江陰要塞叛變時,當時在要塞上游的第二艦隊司令林遵少將,拒絕海軍總司令桂永清的突圍請求決定投共。但不願投共的永嘉艦艦長陳慶堃中校率領另外3艦突圍,此時因永嘉艦上還掛著林遵的少將旗,結果其它共有14艘船艦也與一同行動,最後18艘裡有11艘船艦抵達上海,沒能抵達的7艘裡有3艘被共軍擊沉,4艘被林遵說服回航。因此一功績,陳慶堃中校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就算日本投降後,中國沒有共產黨做亂,中國海軍至少也要20年以上的再訓練才行(綜觀兩岸海軍的發展,即是如此),而且工業能力也不是一蹴可及。再者,這份計畫與其說是「海軍未來造艦計畫」,還不如說成是「海軍過去造艦計畫」。計畫裡面的水面艦艇跟當時的現實狀況幾乎脫節。以航空母艦為例,1萬噸級的航空母艦早在1930年代就證明不實用,而且即便是當時美軍的護航航艦,噸位也都來到1.5萬噸。至於4,800和5,500噸級的航空母艦要做什麼用我是一點都不知道,因為連日本帝國陸軍的特設航母都有1萬噸。而計畫中規畫了20艘2.6到3.5萬噸的戰鬥艦(裡面可能還有戰鬥巡洋艦),應該是計畫中的主力,可是在當時戰鬥艦已經降格為配角了,美國海軍除了太平洋戰爭時服役的戰鬥艦外,其它的舊式戰鬥艦一律退役,未來也沒有新的戰鬥艦造艦計畫。至於其它作戰艦種也不脫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規格,甚至在勤務艦裡還有給炭船(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這個船種就廢棄了耶)的存在....

 USS AC-3    
1913年時的天神號(USS AC-3 Jupiter)。天神號屬於美國海軍最後一級的運煤船海上老人級,到1924年之後,美國海軍即不再存有Collier這個艦種。天神號於1922年改造為美國海軍第一艘航空母艦蘭利號(USS CV-1 Langley),但除此之外,海神級的其它三艘,即獨眼巨人號(USS AC-4 Cyclops)、海上老人號(USS AC-9 Proteus)、與海神號(USS AC-10 Nereus)均於百慕達三角洲離奇失蹤,其中獨眼巨人號的失蹤被美國海軍稱為「最離奇的失蹤案」

我是可以體會陳紹寬對於中國海軍的熱愛與期盼,但這個計畫比之民國2年的百萬噸造艦計畫,可說是一點也不遜色的....糟糕。雖然兩個計劃提出時的外在環境相差很多,但其下場也是一樣,在還沒開始前就結束了。

註:ROCS意為Ship of ROC,早年是CNS,即Ship of Chinese Navy,但在軍艦上標註的是ROCN,即ROC Navy。

arrow
arrow

    gmpm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