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中秋節在我家裡並不是一個什麼重大的節日。一來以前中秋節並沒有放假,二來我家對於月餅之類的甜食並沒有什麼懸念,加上住在傳統公寓裡,想要賞個月還不見得能讓你看到(因為兩棟公寓間靠得很近,能看到的天空就很有限),又沒有晚上出門的習慣,所以就是應付一下,應個景就是了。

後來結了婚,有了小孩。現在的小朋友過的是台式中秋,對月餅或賞月不一定有興趣,但對於烤肉則是個個喜歡。剛好岳家在鄉下算是有地方可以烤肉,所以現在每年中秋前至少要抽一天出來帶兩個小傢伙到外公外婆家烤個肉。

如此一來,我每年都要過兩種不同樣子的中秋節,倒也有趣。

先說說我家的吧-一派老上海的中秋節。通常中秋節晚上我們大概都會有兩樣應景的食品,一個是芋頭,一個是帶莢毛豆。這芋頭可不是市場裡比兩個拳頭還大,可以用來做炸芋頭或芋泥的大芋頭,而是比荸薺大不了多少的小芋頭。這種小芋頭洗淨後放在電鍋裡蒸熟,放涼剝皮後可以沾糖吃,是一個頗有情趣的小點,不然可以用來煮中秋時的應景菜色:芋頭鴨湯。

鹽水煮帶莢毛豆是江浙一帶中秋時的點心,如果吃慣啤酒屋的帶莢毛豆可能會嫌傳統煮法的口味太淡,但這種煮法的毛豆你一次可以吃上十七八個也不會叫渴。

吃完飯後就是大家喝喝茶,吃些月餅、文旦,然後就是縱貫古今,橫跨東西地聊個天。講到月餅,台灣一般的主流是廣式月餅。但我們對於月餅是只認老式內餡,像蓮蓉、棗泥(可惜只有黑棗泥)、烏豆沙之類。我們還特別喜歡在台灣已經不太容易找到的伍仁。

我小學時代對於伍仁月餅-當時還是伍仁金腿,月餅裡有火腿末,在以前其實是高檔的月餅-並無多大興趣,可是年紀越大越愛吃(板鴨、臘鴨也一樣,小時候根本不會想吃它,現在是饞它),只可惜現在吃不到伍仁金腿了,只能勉強找到伍仁月餅。

伍仁月餅是以杏仁、核桃、腰果、瓜子、和芝麻為主,配上青紅絲,早年是要加豬油丁(我在大陸吃的百果方糕就是加豬油丁),後來改用冬瓜糖(不是煮冬瓜茶的糖磚,而是過年時會吃的那種白色條狀的冬瓜糖),加上冰糖和油揉餡製成。以前乾隆最愛吃這種伍仁月餅,御膳房替嗜食甜食的十全老人所製的特製伍仁月餅奶油重,冰糖多,光想就知道一定好吃到不行。但由於油、糖太高並不合現在的養生之道,所以現在的伍仁餡,其油、糖份量比以前少很多自不待言,甚至連冬瓜糖與青紅絲都被取消,實在可惜。

綠豆椪與蛋黃酥雖然是台式的,但在中秋節也會上桌,因為那是家母自製的。我家的綠豆椪內餡是有肉燥的,吃慣了之後偶而吃到基隆李鵠餅店的純綠豆沙餡的綠豆椪就不怎麼習慣了。蛋黃酥是家母的拿手好戲,她做的酥皮不油而酥,放在吸油紙上不會油汪汪地一片;內餡不是豆沙就是棗泥,說豆沙就是純紅豆沙,不是像外面賣的烏豆沙是黑色的,而棗泥是紅棗泥,不會拿黑棗來混充,加上鹹鴨蛋蛋黃是用陳紹醃過的。從小吃家母的蛋黃酥到大,對於外面點心店賣的蛋黃酥可說是不屑一顧啦。

還有一種則是蘇式月餅。幾年前曾在家裡消失過,因為找不到地方買(應該這麼說,買得到的地方都太貴了)。後來在某醫學中心的福利社找到平價又正統的蘇式月餅,所以每年都會買幾塊椒鹽與核桃棗泥餡的蘇式月餅給家父嘗嘗家鄉味。我小時候對於蘇式月餅毫無興趣,但現在好多了,像椒鹽月餅甜中帶鹹的口感很是不錯,拿來配茶或配咖啡都合適。

我家的中秋很老派,但岳家的中秋節過得比我家還平淡(多了拜拜就是了,但我家本來就是什麼節都沒拜,而我岳家基本上是什麼節都有拜),除了水果多了文旦,點心多了月餅之外,其它的好像就沒什麼必吃、必準備的東西。一直到幾年前開始烤肉之後才有不太一樣的活動。

以前中秋節並無烤肉習慣,華視新聞曾做過考證,認為中秋烤肉是萬家香醬油的「一家烤肉萬家香」的廣告起的頭,時間是民國75年(請參考Youtube的影片記錄)。但也有人考證出在民國60年代晚期至70年代中期就有中秋烤肉活動,除了跟露營活動有關外,也跟烤肉用具大量進入內銷市場有關(請參考《中秋節烤肉的由來》一文)。

不管中秋烤肉的起源為何,我第一次在中秋烤肉是民國85年在金門服役時,輔導長辦的活動,身為排長自然要配合。退伍之後因為沒機會所以斷了十幾年,之後才又在岳家開始烤肉。本來岳家也沒有烤肉的習慣,但有位南部的連襟有一年中秋時帶全家到岳家玩,結果很習慣中秋烤肉的他們就自顧自地準備烤肉,其它沒得吃的人只好也去大賣場去弄了烤肉用具回來。就這樣,下一年之後那位連襟雖就沒在中秋節時到岳家了,可是烤肉基本上就被在下攬下來,因為小孩很愛。

我看其它地方的烤肉,大多都是大家圍在一起,邊烤邊吃邊聊天,可是我們這邊的呢?大概是怕油煙吧,幾乎無人在烤爐旁,都是離得遠遠地吃著烤肉聊著天。我呢,就像是在夜市擺燒烤攤的一樣-因為東西一烤好就被拿走,一樣都沒留給我,他們不吃的才會剩給我。

這種我烤起來當然很火大,尤其還有人在旁邊催:「烤好了沒有,因為誰誰誰還沒吃到。」所以像今年我就事先聲明,我只服務特定人數(包括食材準備與燒烤服務),其它人要來就自己開爐。

結果可想而知,當然沒人來~XD

抱怨完畢,接下來回到烤肉。大概是從小沒有什麼烤肉的經驗,後來看到日劇或動畫裡的烤肉總覺得太好吃了,所以我對燒烤一直都很有興趣,像以前剛結婚時常去市政府站對面的長壽駅燒肉,吃到它倒店;後來又去SOGO後面的野宴,也是吃到倒店(後來再開的極野宴就沒去過了),再來就是去夜市時偶而能買的燒烤(主要是老婆管制),也因此既然有了光明正大烤肉的機會,自然就會好好地準備各種我想要的食材。

剛開始時,像魚啊蝦啊蛤仔肉片香腸玉米等等食材應有盡有,但沒想到的一點是大家食量都不大,烤的人煙聞久了也吃不太下,結果就是剩下大批的食材;而且因為都是生的下去烤,炭火的熱度卻不穩定,所以常常外面烤焦了,裡面卻還不怎麼熟。

經過兩年的摸索,我找到了一些可以縮短時間,而且也比較健康的方法:1、用火鍋片不要用燒烤片來烤,火鍋片切得薄,烤起來快熟。2、厚的食材,像雞翅、雞心、雞腿肉、五花肉塊(要先煮好再切,先切再煮肉會嚴重縮水)、與香腸等都先煮熟,雞肉、五花肉類我會先用醬油水(滾水加醬油、鹽、糖、料酒等,煮過肉後就變成醬油高湯了)煮熟,這是我學自燒烤攤的做法;香腸就會先蒸熟,烤之前再用刀子在香腸上切幾條口子。3、利用串燒讓大家吃烤肉時也吃下大量蔬菜,基本上我用豬五花、牛梅花、培根(標準的培根是醃五花肉,台灣的太像合成肉了)或羊雪花火鍋片來包金針菇、紅蘿蔔、小黃瓜、青葱、豌豆芽等;或是在雞腿肉或五花肉塊上插著甜椒(青、紅、黃三色都有)、葱白(可惜沒有大葱)、洋葱等,肉片一烤就熟,雞肉、豬肉塊又是煮熟過的,所以只要蔬菜熟了就可以吃了。肉片由於都是帶油花的,加上蔬菜一烤真是不油不膩,既好吃又健康。去年我第一次試作這種肉串,結果一掃而光(我只吃到一個有點焦的肉捲),今年以這做主力,結果還是一掃而光(但今年我每樣至少有吃到一串),再不敢吃葱、甜椒、洋葱的人也很愉快的把肉串吃完。4、自製烤肉醬,倒不是因為餿水油事件,而是我一直不喜歡罐裝烤肉醬的味道,所以我用醬油、素蠔油、沙茶醬、鹽、糖等做成味道較淡的烤肉醬,我個人頗為滿意就是了。

整個烤肉最麻煩的地方在哪?並不是準備食材,而是生火。以前小朋友幼稚園辦烤肉活動時,火都生得2266不講,我有件襯衫還被火星燒成洞洞裝(因為用噴槍點火)。或許下一次我去買一個電烤盤來用,這樣還能減少環境的限制呢~

arrow
arrow

    gmpm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