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我這次的法瑞之旅中,扣掉工作與開會的時間,總共只有八天的時間可以玩。不知道是個性使然還是工作久了之後的慣性,雖然是自助行,我還是習於安排一個固定的行程;加上時間有限,也不知道下次什麼時候可以再帶內人出來玩,所以我是在許可的時間範圍內,盡可能的安排最多的點。
在這種緊湊的行程中,景點當然優先,進食的時間或多或少的會被犧牲掉一些;再加上有位勤儉持家的老婆大人,一看到門口菜單上的標價,一句:「我們還有麵包啊!」我只好摸摸鼻子走人。
當然啦,像我那麼愛吃的人,是不可能真的回旅館啃個Baguette就算了,我還是會到超市買些東西來搭配一下。而且冷食吃個幾頓之後,想要來份熱騰騰的飯菜總應該是人之常情吧?所以偶而還是有到餐廳用餐的機會,以下是我在這次旅行中品嘗,覺得還可以的四次餐飲,主菜剛好是四種不同文化的菜色。至於是不是美食?這倒是一個很主觀的看法,只有親自去嘗了才知道。
Collioure,Les Templiers
Les Templiers是間帶餐廳的旅館,座落於Collioure的老街上。旅館本身雖然只有2星級,但是當年許多在Collioure的畫家如Picasso、Mucha、Survage等人都曾住在這裡,而且當他們沒錢能付房租或飯錢,或是興致來的時候,就會在店裡作畫!所以這間餐廳現在擁有許多這些大師們的真蹟,並且驕傲的展示給住房的旅客與用餐的客人。
由於Collioure是集體行動,而且是由負責招待我們的Dr. Michel Delseny請客,所以當我老闆點餐廳的午間特餐時,我自然也不好意思點別的東西。不過我倒是點了兩瓶Collioure的Rosè。從Languedoc-Roussillon一帶,甚至遠至Provence,Rosè是夏季很普遍的餐酒,因為它可以冰鎮得透一點,拿來配海鮮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午間特餐的主菜有兩種,一個是添加了蕪菁、節瓜及紅蘿蔔的燉羊肉,比較特別的是裡面還放了杏仁,另一個是配奶醬汁的蔬菜煮魚。這兩樣是典型的加泰隆式菜色,雖說個人覺得羊肉比魚好吃些,但奶醬汁的味道倒是挺不錯的。最享受的部份還是用Baguette沾醬汁吃,而且要把盤子裡的醬汁“吃乾抹淨”,才是標準的法式用餐禮節....好啦,如果你到米其林三星級的餐廳可別這麼做,但如果你受邀到法國人家裡用餐,請記得這點,因為這樣才顯得你很欣賞主人家的美食!
最後當然要講到飯後甜點啦!原本午間特餐的甜點是Mousse之類的東西,吃這玩意兒實在無趣到了極點。不過我在翻菜單時第一眼就看到了這道我朝思暮想的東西:crema catalana,即加泰隆烤布丁(名字是加泰隆奶酪)!我趕緊問Michel,能不能換甜點?當然意思就是請他跟餐廳老闆講講看啦。果然OK!但因為還是有人要吃慕絲,所以最後變成我跟我太太共用一份烤布丁跟慕絲....這....唉....
我第一次吃到這烤布丁是在五年前,那一次參觀完Perpignan的加泰隆復活節遊行(Pâques Catalanes,以後有機會再說吧,跟一般的天主教地區過復活節的方式與意義有很大的不同,僅流行於南法與西班牙的加泰隆地區),並順道參觀了聖讓大教堂(Eglise Saint Jacques,Saint Jacques即是聖約翰,每年就只有復活節遊行的那天開放)後,到教堂邊的Le Figuier餐廳用餐。因為完全看不懂菜單,於是我請侍者幫我選一些加泰隆式的菜餚。我對那天的菜單依然印象深刻:加起司與優格的蔬菜沙拉,炸墨魚圈配Rivesaltes甜白酒,以及這個加泰隆烤布丁。甜美的烤布丁上有烤得焦甜的一層糖衣,糖衣裡面還加了八角粉(我們拿八角來燉肉,歐洲是把八角當甜點或糖果配料)....說真的,這麼棒的甜點我還真沒吃過!可惜之後連著幾次到加泰隆地區都沒有口福吃到。Les Templiers的烤布丁當然風味絕佳,尤其他的八角粉沒那麼多,也許更適合我們的口味吧。
Paris,Café George V
我得招認,我本來想去的是Café George V附近的Bistro Romain,因為那邊的座位安排比較理想。那我什麼時候才發現錯誤?當我酒足飯飽,出來準備到賓士展覽館參觀時才發現....
不過也沒什麼關係,反正不管到香榭大道的那家餐廳吃飯,都是自願被敲竹槓:吃飯其次,氣氛優先。由於那天是在下的生日,所以內人雖然知道我是故意被人敲竹槓,還是乖乖地跟著過來用餐。當天風大,所以我跟內人是到餐廳裡面,而不是露天座位吃飯。由於牛排實在貴得嚇人,所以我點了勃艮地牛肉跟配甜醬汁的烤鴨胸,前菜則是叫了加優格的生菜沙拉跟法式洋蔥湯各一份,這是我第一次在國外點湯品。
由於有叫半瓶紅酒(在法國餐廳吃飯時如果叫one glass,甚至1/2 bottle的酒,雖然不會給你頂級酒莊的酒,但至少也是AOC等級,絕不會給你用塑膠桶裝的廉價酒),所以酒上來的時候還附上一碟魚子醬跟烤得焦脆的切片Baguette。雖說這一餐早有要花上個60€的心理準備,但我倒也不至於天真的以為這會是俄國黑色魚子醬。我在另外兩次的banquets中吃過這種看起來烏漆媽黑的魚子醬,空口吃的話,除了鹹味之外沒有別種味道,但很有趣的是,只要配上焦脆麵包或餅乾(像麗滋這種鹹餅乾),加上紅酒,不但可以去除酒的澀味,還可以帶出魚子那一絲絲的鮮味。
沙拉還蠻一般的,就是幾種生菜跟蕃茄,並沒有特殊的感覺。法式洋蔥湯則是最正統的,除了濃郁飽滿的洋蔥之外,裡面還有大大的一塊Gruyère Cheese,雖然口味略重一點。在台灣的西餐廳我點過不下十幾次的法式洋蔥湯,有的清淡如水,有的一味死鹹,當然也有不錯的,但還沒有哪一家有放cheese,加麵包丁的已經算不錯的了。不過老實講,那cheese真是大塊,我跟我太太奮鬥了半天還是放棄,免得光吃起司就吃飽了。
勃艮地牛肉是極為典型的法國菜,用不甜的紅酒把牛肉燉爛,配上Baguette,非常簡單但可口,是很多法國大廚的最愛(請見Anthony Bourdain所寫的Kitchen Confidential)。Café George V的勃艮地牛肉的醬汁很棒,酒香撲鼻而且鹹淡適宜,問題是餐廳大廚用的是一點肥膘都不帶的瘦肉,肉雖然燉爛也很入味,但不免口感滯澀,如果能換成肋條的話就更美了。
配甜醬汁的烤鴨胸是我一直想在法國吃但沒吃著的好東西,這種烤鴨肉一定要帶皮,這樣鴨皮所帶的油脂才能滲進胸脯肉裡,肉才細嫩好吃;鴨肉只要烤到六、七分,不帶血水就可以了。配甜醬汁也是有學問的,因為鴨肉不管怎麼弄都會帶點騷味,甜味的醬汁可以去除這種騷味,重點是必需甜而不膩,才能盡得調羹之妙。我在這次法國行中吃過兩次烤鴨肉,它們的醬汁都很棒-我可做不出來!
吃完之後花了我54€,比我預期的少了一點,但還是比我在巴黎住一晚還貴(這次一晚52€)。我自己是吃得很高興,但老婆大人吃起來就痛苦得很,先不管那嚇人的價格了,首先她婚前還會跟我吃點鴨呀,鵝啊之類的禽肉,生完小孩後這些東西都變成了拒絕往來戶;其次她嫌牛肉太乾澀,這個倒是沒錯。最後她的結論是:湯最好喝....
嗯,好吧。
Glacier Express,Railgourmino swissAlps AG
這次在瑞士坐了兩段觀光列車,第一個是Glacier Express(Chur-Zermatt),由於買的Swiss Pass是連續四天的1等艙團體票,所以訂的Glacier Express當然也是1等艙。一開始我還以為只要訂1等艙的座位就有餐飲服務,但臨出發前才知道我要跟Railgourmino swissAlps AG,也就是負責Rhätische Bahn餐飲服務的公司另外訂餐才行。
其實就算沒有訂,等上車之後你想不訂也難,因為當1等艙裡的旅客通通在享用大餐時,你要怎樣?摀住鼻子,轉頭看窗外,然後啃著一塊火腿起司三明治?別鬧了啦,當你坐走道邊的時候怎麼辦?2等艙的旅客就無所謂了,因為除了手推車外,沒人招呼的。其實這跟飛機的商務艙或頭等艙一樣,乘客雖少,但配置的空服員比經濟艙的只多不少一樣,誰叫1等艙的旅客付得錢多?
不過說起來,Railgourmino swissAlps AG的服務倒也真的不錯,雖然你通德語的話會更好。我們搭的是11:15從Chur出發的907次車,是所謂全新的全景觀(Panoramic)列車,上車沒多久就開始請乘客點菜,及詢問配餐的酒還有飯後點心之類的事項。Menu裡列了不少東西,但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點的好像都是當日特餐。
差不多到了Rheinschlucht(萊茵峽谷)之後就開始上前菜,又是加了優格與乳酪醬汁的生菜沙拉,然後往Oberalppass(上阿爾卑斯隘口)時就上主菜了。這個主菜很有意思,先從配菜開始介紹:配菜有兩樣,一樣是燉得綿軟的菠菜泥。歐洲人要嘛吃生的蔬菜,否則就是燉到軟爛,雖然看起來像大力水手裡的菠菜罐(當然沒那麼慘啦,一嘗滋味就知道是新鮮菠菜去煮的),但這是我到歐洲三個星期後第一次吃到熟的葉菜,所以我多要了一點。另一個配菜是煮熟的小麥粒-就是小麥飯啦。我到歐洲吃過多種不同作法的澱粉類配菜,但都不脫馬鈴薯、豆類、還有米飯這三種,這是我第一次吃到用小麥飯的。服務人員一給就是一大瓢,如果你嫌不夠,還可以再給一瓢....
主角呢?夾醃梅的燉豬肉。用的應該是豬腹肉的部份,把帶著酸鹹口味的醃梅鋪上去,再把肉捲起來紮好,加調味料去燉,好了之後切片,加上汁稠味濃的醬汁,配合菠菜泥跟小麥粒,確實是以前沒吃過的美味。坐我旁邊的是一位嫁給美國人的德裔老太太,她問我喜不喜歡德國菜?這我只有點頭的份了。唐魯孫先生的書裡曾寫道,以前很多北平的政客或富商鉅賈,不管是失勢下台或生病住院,都想盡辦法住進德國醫院,因為德國菜膏腴甘肥,深得所嗜。以前我吃過的德國菜都偏向德國豬腳跟各式臘腸,一直都沒機會嘗試德國的火候菜。這回一試之下,倒還真的不同凡響。
餐點服務的酒單上都是瑞士酒,所以我點了兩個最便宜的:Waadt州產的白酒(La Côte)與Valais州產的紅酒(Dôle du Valais)。對我來說,酒喝起來嫌味薄了點,但內人就還蠻喜歡的。享用完主菜之後,服務人員又問一次要不要菠菜泥跟小麥粒,我要了兩杓菠菜泥跟一點小麥粒,然後澆上燉肉的醬汁,我太太也要了兩杓菠菜泥-我還不知道我會想念熟的葉菜呢。點心有兩種選擇,一個是櫻桃派,只能說普普通通;另一個是起司盤,雖然裡面都是普通的牛奶起司或乾酪,但倒是一個不錯的下酒點心-如果能加個藍霉起司就更好了!
這一餐吃了近兩個小時,雖然最後兩個人花了94 CHF,但我跟我太太一致認為那盤豬肉跟菠菜實在太好吃了,所以這筆帳花得還算值得。
GoldenPass,elvetino AG
這次瑞士行的第二段觀光列車是GoldenPass(Montreux-Luzern),由於我們會在Thunsee跟Interlaken待了蠻長的時間,所以當初我就訂了最後一班的Panoramic GoldenPass回Luzern。這班車從Interlaken出發時已經傍晚五點多,回到Zurich將會是晚上八、九點左右,加上次日就要結束瑞士行,所以火車開了沒多久,我們就到餐車去準備用餐。
Interlaken到Luzern這段的GoldenPass是由SBB負責,所以負責餐飲服務就是elvetino AG這家公司。Glacier Express的Dining car其實比較像廚房,車廂裡只有立位(很像TGV的bar trailer),但這段GoldenPass的Dining car就很像是餐廳了。
不知道還有沒有人曾經去過台鐵的餐車,我最後一次去台鐵的餐車是廿六、七年前的事了,我還記得曾點了一個糖醋豬肉。記得的原因是後來我鬧了一個星期的肚子,之後再坐火車的時候就不肯去餐車了。不過我想應該不是那個糖醋豬肉的原因,因為我媽跟我妹也都吃了一樣的東西,而她們都沒事。等到我唸大學又重新坐火車的時候,台鐵的餐車不知道廢了多久了....
其實火車餐車有一種飄泊又懷舊的感覺,當然像現在的列車行駛速度快,旅客也很少會有個幾小時的行程,嚴格來講並沒有設立餐車的必要(台鐵應該就是這個原因廢掉餐車的)。但世界各著名的觀光列車都設有餐車,那不僅僅只是需要而已,而是要抓住一種已如過往雲煙的貴族式的生活方式!當我看Keith Floyd的Floyd in Africa的最後一集時,他搭的正是南非最著名的Blue Train,他講得沒錯,那就是一種維多利亞時代的生活方式....Well,GoldenPass的Dining car沒那麼好啦,但已經足夠讓我緬懷的了。
Anyway,當我們進Dining car時,發現裡面只有一個侍者,他既要準備菜餚(很顯然的,那都是早就準備好的),招呼客人,還要推手推車到車廂裡賣點東西-這樣的速度當然不會快啦。不過反正坐在原本的位子上也只是這樣看窗外的景色,那坐在餐車裡懷懷舊倒也不錯。菜單拿過來,照例的只有德文跟法文....只好請侍者解釋一番。後來我點了兩個,一個是Osso Bucco(配義大利煨飯的燉豬膝),另一個是Riz casimir(加水果的咖哩雞肉飯),據說前者是義大利菜,後者是法國菜(但在德國跟瑞士很受歡迎),是不是真的如此只有天曉得了。
送上麵包之後侍者就去賣零食去了,這一去就是半個多小時,再加上他回來之後先忙著招呼後來進餐車的客人,所以主菜送進來的時後火車早就離開Brienzersee區域啦。先說Riz casimir好了(右圖),水果是鳳梨(這道菜裡只要用的是熱帶水果就成,但只有一種鳳梨也實在陽春),雞肉當然是不帶皮的雞胸肉(唉....我做的話一定用雞腿肉),咖哩應該是黃咖哩,但加了酸奶油,所以風味不錯呢!只是說這菜是法國人發明的,我還真不相信。至於Osso Bucco,標準作法是燉牛膝(下圖),但你要用羊膝或豬膝都可以。其實這盤的豬膝燉得還蠻入味的,醬汁也不錯;至於配菜的義大利煨飯,顏色是黃的啦,味道也帶點微酸,裡面有多少真的蕃紅花粉我就莫宰羊了。不過兩者搭配起來蠻好吃的,這倒是不假。
甜點點的是一個package,就是咖啡(也可以換茶或熱巧克力)加奶酪,奶酪其實沒有什麼,加了很多鮮奶油跟草莓果醬就是了,主要是想要杯咖啡,坐一下,跟老婆聊一聊,回想一下瑞士之行。最後這一餐吃掉58 CHF左右,是不便宜。但用餐本來就不是只有塞餐而已,還有你用餐的心情。對我來說,事隔廿幾年之後再度進入餐車點餐,別人怎麼想我不知道,不過我自己是很愉快的呢!
在這種緊湊的行程中,景點當然優先,進食的時間或多或少的會被犧牲掉一些;再加上有位勤儉持家的老婆大人,一看到門口菜單上的標價,一句:「我們還有麵包啊!」我只好摸摸鼻子走人。
當然啦,像我那麼愛吃的人,是不可能真的回旅館啃個Baguette就算了,我還是會到超市買些東西來搭配一下。而且冷食吃個幾頓之後,想要來份熱騰騰的飯菜總應該是人之常情吧?所以偶而還是有到餐廳用餐的機會,以下是我在這次旅行中品嘗,覺得還可以的四次餐飲,主菜剛好是四種不同文化的菜色。至於是不是美食?這倒是一個很主觀的看法,只有親自去嘗了才知道。
Collioure,Les Templiers
Les Templiers是間帶餐廳的旅館,座落於Collioure的老街上。旅館本身雖然只有2星級,但是當年許多在Collioure的畫家如Picasso、Mucha、Survage等人都曾住在這裡,而且當他們沒錢能付房租或飯錢,或是興致來的時候,就會在店裡作畫!所以這間餐廳現在擁有許多這些大師們的真蹟,並且驕傲的展示給住房的旅客與用餐的客人。
由於Collioure是集體行動,而且是由負責招待我們的Dr. Michel Delseny請客,所以當我老闆點餐廳的午間特餐時,我自然也不好意思點別的東西。不過我倒是點了兩瓶Collioure的Rosè。從Languedoc-Roussillon一帶,甚至遠至Provence,Rosè是夏季很普遍的餐酒,因為它可以冰鎮得透一點,拿來配海鮮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午間特餐的主菜有兩種,一個是添加了蕪菁、節瓜及紅蘿蔔的燉羊肉,比較特別的是裡面還放了杏仁,另一個是配奶醬汁的蔬菜煮魚。這兩樣是典型的加泰隆式菜色,雖說個人覺得羊肉比魚好吃些,但奶醬汁的味道倒是挺不錯的。最享受的部份還是用Baguette沾醬汁吃,而且要把盤子裡的醬汁“吃乾抹淨”,才是標準的法式用餐禮節....好啦,如果你到米其林三星級的餐廳可別這麼做,但如果你受邀到法國人家裡用餐,請記得這點,因為這樣才顯得你很欣賞主人家的美食!
最後當然要講到飯後甜點啦!原本午間特餐的甜點是Mousse之類的東西,吃這玩意兒實在無趣到了極點。不過我在翻菜單時第一眼就看到了這道我朝思暮想的東西:crema catalana,即加泰隆烤布丁(名字是加泰隆奶酪)!我趕緊問Michel,能不能換甜點?當然意思就是請他跟餐廳老闆講講看啦。果然OK!但因為還是有人要吃慕絲,所以最後變成我跟我太太共用一份烤布丁跟慕絲....這....唉....
我第一次吃到這烤布丁是在五年前,那一次參觀完Perpignan的加泰隆復活節遊行(Pâques Catalanes,以後有機會再說吧,跟一般的天主教地區過復活節的方式與意義有很大的不同,僅流行於南法與西班牙的加泰隆地區),並順道參觀了聖讓大教堂(Eglise Saint Jacques,Saint Jacques即是聖約翰,每年就只有復活節遊行的那天開放)後,到教堂邊的Le Figuier餐廳用餐。因為完全看不懂菜單,於是我請侍者幫我選一些加泰隆式的菜餚。我對那天的菜單依然印象深刻:加起司與優格的蔬菜沙拉,炸墨魚圈配Rivesaltes甜白酒,以及這個加泰隆烤布丁。甜美的烤布丁上有烤得焦甜的一層糖衣,糖衣裡面還加了八角粉(我們拿八角來燉肉,歐洲是把八角當甜點或糖果配料)....說真的,這麼棒的甜點我還真沒吃過!可惜之後連著幾次到加泰隆地區都沒有口福吃到。Les Templiers的烤布丁當然風味絕佳,尤其他的八角粉沒那麼多,也許更適合我們的口味吧。
Paris,Café George V
我得招認,我本來想去的是Café George V附近的Bistro Romain,因為那邊的座位安排比較理想。那我什麼時候才發現錯誤?當我酒足飯飽,出來準備到賓士展覽館參觀時才發現....
不過也沒什麼關係,反正不管到香榭大道的那家餐廳吃飯,都是自願被敲竹槓:吃飯其次,氣氛優先。由於那天是在下的生日,所以內人雖然知道我是故意被人敲竹槓,還是乖乖地跟著過來用餐。當天風大,所以我跟內人是到餐廳裡面,而不是露天座位吃飯。由於牛排實在貴得嚇人,所以我點了勃艮地牛肉跟配甜醬汁的烤鴨胸,前菜則是叫了加優格的生菜沙拉跟法式洋蔥湯各一份,這是我第一次在國外點湯品。
由於有叫半瓶紅酒(在法國餐廳吃飯時如果叫one glass,甚至1/2 bottle的酒,雖然不會給你頂級酒莊的酒,但至少也是AOC等級,絕不會給你用塑膠桶裝的廉價酒),所以酒上來的時候還附上一碟魚子醬跟烤得焦脆的切片Baguette。雖說這一餐早有要花上個60€的心理準備,但我倒也不至於天真的以為這會是俄國黑色魚子醬。我在另外兩次的banquets中吃過這種看起來烏漆媽黑的魚子醬,空口吃的話,除了鹹味之外沒有別種味道,但很有趣的是,只要配上焦脆麵包或餅乾(像麗滋這種鹹餅乾),加上紅酒,不但可以去除酒的澀味,還可以帶出魚子那一絲絲的鮮味。
沙拉還蠻一般的,就是幾種生菜跟蕃茄,並沒有特殊的感覺。法式洋蔥湯則是最正統的,除了濃郁飽滿的洋蔥之外,裡面還有大大的一塊Gruyère Cheese,雖然口味略重一點。在台灣的西餐廳我點過不下十幾次的法式洋蔥湯,有的清淡如水,有的一味死鹹,當然也有不錯的,但還沒有哪一家有放cheese,加麵包丁的已經算不錯的了。不過老實講,那cheese真是大塊,我跟我太太奮鬥了半天還是放棄,免得光吃起司就吃飽了。
勃艮地牛肉是極為典型的法國菜,用不甜的紅酒把牛肉燉爛,配上Baguette,非常簡單但可口,是很多法國大廚的最愛(請見Anthony Bourdain所寫的Kitchen Confidential)。Café George V的勃艮地牛肉的醬汁很棒,酒香撲鼻而且鹹淡適宜,問題是餐廳大廚用的是一點肥膘都不帶的瘦肉,肉雖然燉爛也很入味,但不免口感滯澀,如果能換成肋條的話就更美了。
配甜醬汁的烤鴨胸是我一直想在法國吃但沒吃著的好東西,這種烤鴨肉一定要帶皮,這樣鴨皮所帶的油脂才能滲進胸脯肉裡,肉才細嫩好吃;鴨肉只要烤到六、七分,不帶血水就可以了。配甜醬汁也是有學問的,因為鴨肉不管怎麼弄都會帶點騷味,甜味的醬汁可以去除這種騷味,重點是必需甜而不膩,才能盡得調羹之妙。我在這次法國行中吃過兩次烤鴨肉,它們的醬汁都很棒-我可做不出來!
吃完之後花了我54€,比我預期的少了一點,但還是比我在巴黎住一晚還貴(這次一晚52€)。我自己是吃得很高興,但老婆大人吃起來就痛苦得很,先不管那嚇人的價格了,首先她婚前還會跟我吃點鴨呀,鵝啊之類的禽肉,生完小孩後這些東西都變成了拒絕往來戶;其次她嫌牛肉太乾澀,這個倒是沒錯。最後她的結論是:湯最好喝....
嗯,好吧。
Glacier Express,Railgourmino swissAlps AG
這次在瑞士坐了兩段觀光列車,第一個是Glacier Express(Chur-Zermatt),由於買的Swiss Pass是連續四天的1等艙團體票,所以訂的Glacier Express當然也是1等艙。一開始我還以為只要訂1等艙的座位就有餐飲服務,但臨出發前才知道我要跟Railgourmino swissAlps AG,也就是負責Rhätische Bahn餐飲服務的公司另外訂餐才行。
其實就算沒有訂,等上車之後你想不訂也難,因為當1等艙裡的旅客通通在享用大餐時,你要怎樣?摀住鼻子,轉頭看窗外,然後啃著一塊火腿起司三明治?別鬧了啦,當你坐走道邊的時候怎麼辦?2等艙的旅客就無所謂了,因為除了手推車外,沒人招呼的。其實這跟飛機的商務艙或頭等艙一樣,乘客雖少,但配置的空服員比經濟艙的只多不少一樣,誰叫1等艙的旅客付得錢多?
不過說起來,Railgourmino swissAlps AG的服務倒也真的不錯,雖然你通德語的話會更好。我們搭的是11:15從Chur出發的907次車,是所謂全新的全景觀(Panoramic)列車,上車沒多久就開始請乘客點菜,及詢問配餐的酒還有飯後點心之類的事項。Menu裡列了不少東西,但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點的好像都是當日特餐。
差不多到了Rheinschlucht(萊茵峽谷)之後就開始上前菜,又是加了優格與乳酪醬汁的生菜沙拉,然後往Oberalppass(上阿爾卑斯隘口)時就上主菜了。這個主菜很有意思,先從配菜開始介紹:配菜有兩樣,一樣是燉得綿軟的菠菜泥。歐洲人要嘛吃生的蔬菜,否則就是燉到軟爛,雖然看起來像大力水手裡的菠菜罐(當然沒那麼慘啦,一嘗滋味就知道是新鮮菠菜去煮的),但這是我到歐洲三個星期後第一次吃到熟的葉菜,所以我多要了一點。另一個配菜是煮熟的小麥粒-就是小麥飯啦。我到歐洲吃過多種不同作法的澱粉類配菜,但都不脫馬鈴薯、豆類、還有米飯這三種,這是我第一次吃到用小麥飯的。服務人員一給就是一大瓢,如果你嫌不夠,還可以再給一瓢....
主角呢?夾醃梅的燉豬肉。用的應該是豬腹肉的部份,把帶著酸鹹口味的醃梅鋪上去,再把肉捲起來紮好,加調味料去燉,好了之後切片,加上汁稠味濃的醬汁,配合菠菜泥跟小麥粒,確實是以前沒吃過的美味。坐我旁邊的是一位嫁給美國人的德裔老太太,她問我喜不喜歡德國菜?這我只有點頭的份了。唐魯孫先生的書裡曾寫道,以前很多北平的政客或富商鉅賈,不管是失勢下台或生病住院,都想盡辦法住進德國醫院,因為德國菜膏腴甘肥,深得所嗜。以前我吃過的德國菜都偏向德國豬腳跟各式臘腸,一直都沒機會嘗試德國的火候菜。這回一試之下,倒還真的不同凡響。
餐點服務的酒單上都是瑞士酒,所以我點了兩個最便宜的:Waadt州產的白酒(La Côte)與Valais州產的紅酒(Dôle du Valais)。對我來說,酒喝起來嫌味薄了點,但內人就還蠻喜歡的。享用完主菜之後,服務人員又問一次要不要菠菜泥跟小麥粒,我要了兩杓菠菜泥跟一點小麥粒,然後澆上燉肉的醬汁,我太太也要了兩杓菠菜泥-我還不知道我會想念熟的葉菜呢。點心有兩種選擇,一個是櫻桃派,只能說普普通通;另一個是起司盤,雖然裡面都是普通的牛奶起司或乾酪,但倒是一個不錯的下酒點心-如果能加個藍霉起司就更好了!
這一餐吃了近兩個小時,雖然最後兩個人花了94 CHF,但我跟我太太一致認為那盤豬肉跟菠菜實在太好吃了,所以這筆帳花得還算值得。
GoldenPass,elvetino AG
這次瑞士行的第二段觀光列車是GoldenPass(Montreux-Luzern),由於我們會在Thunsee跟Interlaken待了蠻長的時間,所以當初我就訂了最後一班的Panoramic GoldenPass回Luzern。這班車從Interlaken出發時已經傍晚五點多,回到Zurich將會是晚上八、九點左右,加上次日就要結束瑞士行,所以火車開了沒多久,我們就到餐車去準備用餐。
Interlaken到Luzern這段的GoldenPass是由SBB負責,所以負責餐飲服務就是elvetino AG這家公司。Glacier Express的Dining car其實比較像廚房,車廂裡只有立位(很像TGV的bar trailer),但這段GoldenPass的Dining car就很像是餐廳了。
不知道還有沒有人曾經去過台鐵的餐車,我最後一次去台鐵的餐車是廿六、七年前的事了,我還記得曾點了一個糖醋豬肉。記得的原因是後來我鬧了一個星期的肚子,之後再坐火車的時候就不肯去餐車了。不過我想應該不是那個糖醋豬肉的原因,因為我媽跟我妹也都吃了一樣的東西,而她們都沒事。等到我唸大學又重新坐火車的時候,台鐵的餐車不知道廢了多久了....
其實火車餐車有一種飄泊又懷舊的感覺,當然像現在的列車行駛速度快,旅客也很少會有個幾小時的行程,嚴格來講並沒有設立餐車的必要(台鐵應該就是這個原因廢掉餐車的)。但世界各著名的觀光列車都設有餐車,那不僅僅只是需要而已,而是要抓住一種已如過往雲煙的貴族式的生活方式!當我看Keith Floyd的Floyd in Africa的最後一集時,他搭的正是南非最著名的Blue Train,他講得沒錯,那就是一種維多利亞時代的生活方式....Well,GoldenPass的Dining car沒那麼好啦,但已經足夠讓我緬懷的了。
Anyway,當我們進Dining car時,發現裡面只有一個侍者,他既要準備菜餚(很顯然的,那都是早就準備好的),招呼客人,還要推手推車到車廂裡賣點東西-這樣的速度當然不會快啦。不過反正坐在原本的位子上也只是這樣看窗外的景色,那坐在餐車裡懷懷舊倒也不錯。菜單拿過來,照例的只有德文跟法文....只好請侍者解釋一番。後來我點了兩個,一個是Osso Bucco(配義大利煨飯的燉豬膝),另一個是Riz casimir(加水果的咖哩雞肉飯),據說前者是義大利菜,後者是法國菜(但在德國跟瑞士很受歡迎),是不是真的如此只有天曉得了。
送上麵包之後侍者就去賣零食去了,這一去就是半個多小時,再加上他回來之後先忙著招呼後來進餐車的客人,所以主菜送進來的時後火車早就離開Brienzersee區域啦。先說Riz casimir好了(右圖),水果是鳳梨(這道菜裡只要用的是熱帶水果就成,但只有一種鳳梨也實在陽春),雞肉當然是不帶皮的雞胸肉(唉....我做的話一定用雞腿肉),咖哩應該是黃咖哩,但加了酸奶油,所以風味不錯呢!只是說這菜是法國人發明的,我還真不相信。至於Osso Bucco,標準作法是燉牛膝(下圖),但你要用羊膝或豬膝都可以。其實這盤的豬膝燉得還蠻入味的,醬汁也不錯;至於配菜的義大利煨飯,顏色是黃的啦,味道也帶點微酸,裡面有多少真的蕃紅花粉我就莫宰羊了。不過兩者搭配起來蠻好吃的,這倒是不假。
甜點點的是一個package,就是咖啡(也可以換茶或熱巧克力)加奶酪,奶酪其實沒有什麼,加了很多鮮奶油跟草莓果醬就是了,主要是想要杯咖啡,坐一下,跟老婆聊一聊,回想一下瑞士之行。最後這一餐吃掉58 CHF左右,是不便宜。但用餐本來就不是只有塞餐而已,還有你用餐的心情。對我來說,事隔廿幾年之後再度進入餐車點餐,別人怎麼想我不知道,不過我自己是很愉快的呢!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